ChatGPT爆火后,有人认为它非常具备创造力,精通各个行业,未来会取代自己的工作。有人则对他嗤之以鼻,认为他不过只是把网上存在的答案,通过类似搜索引擎技术,整理出来提供给我们,是另一种形式的大力出奇迹。
这些观点个人认为也对,也不对,作为一个业内人员,虽然对这类大模型也是知之甚少,但幸好有一点基础。
通俗易懂的解释ChatGPT模型,ChatGPT刚开始就是由模拟人脑神经结构代码组成的。我们给予ChatGPT任何词汇他都看不懂,只会给出一堆乱七八糟的文字回答。这个时候通过强化学习对他进行训练,如果他的输出是正确的,那就给将该次输出结果加深权重,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,并且增加词汇长度。这个过程和我们教一个牙牙学语的儿童学说话是一样的,当你不断地对她说妈妈,妈妈,尽管她不懂什么意思,但当她无意见的尝试并获取了正向反馈后,她则渐渐在脑海中,将妈妈与面前这个女人划上了等号。
其实目前已经有很多聊天机器人是基于这类模型的,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它有多智能。但当这个模型的参数到了上千亿后,很多东西莫名其妙的涌现了出来,这就像有些鱼群和蚁群,他们个体的智慧不大,但是当个体聚集后,它们居然表现出了个体所没有的智慧,比如鱼群会直接攻击自己的天敌,有些蚁群甚至已经学会了种植植物。这种现象被称为涌现,涌现就是复杂性系统突破阈值之后的那个状态便称为涌现。而拥有几千亿个参数的模型,显然已经涌现出了不俗的智慧。
其中最特别的就是,ChatGPT表现出了总结能力和推理能力,以及记忆能力。到目前为止,参与制作和训练的人员,也搞不清楚具体为什么会这样,可以说我们创造了它,并不知道它的原理。
但ChatGPT也有不足的地方,比如它的情商很低,我试图让他写一些搞笑的文字,但它给我的结果并不搞笑,猜测是因为他不具备人的情感,仅凭逻辑推理是搞不懂什么是笑点和泪点。毕竟人类的情感来源不仅仅是基础的神经元训练,也来自于一些多巴胺、内啡肽的分泌,以及肠道菌群共同训练的结果。当然还有很多我不了解的因素。但即使目前ChatGPT没有情感,未来也可能会涌现出来,也不排除涌现出欲望,毕竟蝼蚁尚且偷生。
除了一些需要感情投入的工作外,包括文案撰写,代码编写。财务总结等这类工作都可以胜任。我曾让他扮演一位销售,他的话术近乎无懈可击,无论客户怎么责难,他都会思考客户责难的本质原因,然后给出最好的方案。甚至为了成单,会像人类一样,开始编造一些不存在,但是能够影响成单率的材料和话术。除了不会恭维奉承,以及陪客户吃饭喝酒,给与客户情绪和感情方面的价值外,他已经做得很好了。至少目前他已经增加了70%以上的工作效率。我近一段时间一直在靠他写代码,只要我问的正确且符合逻辑,没有使用比喻反问暗示,他的回复也会正确。代码甚至不需要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。
一切互联网的风口,在他面前,显得苍白无力,web3.0 元宇宙去中心化这些概念,在它面前都像小孩子一样,我们可能真的迎来了一次工业革命。
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760年,其实在此之前的很多年,蒸汽机已经被发明,只是不够完善而已。当把时间线拉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来到1860年,电气时代的到来,这之间间隔了100年。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1945年,集成电路发展出来的计算机时代,间隔了仅仅八十多年。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,每一次的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,都是在上一次的工业革命的最后的巅峰时期,并且都是由上一代的主要技术到达瓶颈后,侧面引申出来,没有蒸汽机提供的生产力提升价值和瓶颈,基于电磁感应的发电机可能不会被制造出来,没有复杂的电路,计算机也不会制造出来,没有计算机更不会有人工智能。而在上世纪计算机刚面世不久后,神经网络这一概念就已经出现,只是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,让人们误以为计算机就可以解决人工智能可以处理的问题,便不再发展。
当计算机技术发展到10年前的巅峰,也就意味着这个时代即将过去。在民用方面,Cpu的制程受限于量子遂穿,已经逼近了极限,手机作为个人计算机的最终形态,也已经十年没有什么值得震惊的发展了。工业方面,可编程式的工业机器人,也因为受限于灵活性和智能性,无法再继续下沉,往轻工业制造市场渗透。
所以我们真的是在见证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,因为ChatGPT这类大模型的出现,完全符合上述工业革命发生时的背景和规律。而ChatGPT这类大模型所表现出来的,可预见的生产力巨幅的提升,如果不称之为工业革命,那就不知道该叫什么了。
像每一次工业革命一样,届时一定会有大量的岗位被替代,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作被替代,只要这个工作符合逻辑,不会因为情感,情绪等不确定因素改变结果,那么一定会被替代。即时受情感和情绪因素影响,也会进一步提升生产力。只是一些比如送外卖的工作,受限于电池技术尚未突破,可能会存在一段时间。电池容量的限制,是下个时代留给人类最后的尊严。